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与其躺着浪费生命,不如笑着燃烧青春——宋筱靓援藏工作小结

发布时间:2015-11-20 浏览次数:

与其躺着浪费生命,不如笑着燃烧青春

——宋筱靓援藏工作小结

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卫计委三部委的要求,为探索医疗援藏的新模式,国家组织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进藏工作。我和17名医生同道,作为辽宁省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于2015年8月25日告别家乡,怀着自豪、兴奋却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雪域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经过几天适应高原环境后,我们从9月份开始,正式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那曲地区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空气中含氧量极低,夏天是海平面的一半,而冬天只有8%。冬季可见-40℃以下的极寒天气。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没有上水、下水,医院只有旱厕。时常断电,网络也是极不稳定。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的技术水平在那曲本地是最高的,但相比内地,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全院只有一个正高级职称,无研究生学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寥寥无几,许多医生并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医疗设备落后,药品单一。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援藏医疗队员的付出可想而知,不仅要忍受孤独、寂寞,而且最难克服的还是持续不断的高原反应。但援藏队员们始终不忘初心,克服了一切困难,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西藏人民中间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善那曲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面对西藏人民质朴的面庞和对医疗援助的迫切渴望,我们与其躺着浪费生命,不如笑着燃烧青春!两个月以来,根据援藏队员所从事专业,我与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胡晓峰主任医师同分在高原保健科。高原保健科刚刚成立2年,兼具干诊科工作职责。拥有床位20余张,在职医生3人,外出进修1人,护士3人。

一、完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障医疗质量提升

高原保健科已经成立2年,但由于人员紧缺,导致工作开展不力,许多方面存在问题。科室目前只有医生3人,一位主任,两名住院医生。高原保健科刘正安主任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作为一个老家在内地,且年近六旬的老人,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了30年,将人生最灿烂的30年全都奉献给了高原。在医院的极力挽留下,刘主任坚持到了援藏医疗队到来后才选择了光荣退休。但刘主任的退休更加剧了高原保健科人手短缺的问题。科室仅有的两名医生只具备初级职称,加上今年引进的两位应届毕业生也只有四人,科室的正常查房工作都无法进行。胡晓峰主任和我的到来填补了高原保健科上级医师的空缺,完善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从而保障医疗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二、建立干部保健出诊制度,完善干部健康档案

高原保健科同时兼具干诊科的职责,负责那曲地区地委、行署、人大、政协、公安局、教体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30余位地级干部的健康巡查及保健工作。在工作人员极其有限和高原缺氧的情况下,我发挥本专业特长,仍然帮助高原保健科建立了干部保健出诊制度。每周五下午携带监测仪器(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血糖仪、血压计等)和常用药品到各部门为保健对象进行医疗巡检,并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详细记录检测结果,根据结果建立每个保健对象的健康档案,并于年底,汇总制作保健对象健康情况详表,让其随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且可追踪其一年内的各项指标。

三、发挥中医中药特色,让祖国医学之花在高原盛放

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在自治区,当地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全院各级员工都在为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蓄积力量。中医科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是创建三甲医院的必经之路,而且西藏各族人民对祖国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极大信任,所以建立中医科于情于理都是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我的母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内中医药专业的最高学府,而我作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个辽宁省中医药领域龙头医院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两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的配合下,目前中医科门诊的选址已经完成,正在着手改造,而中药房的建设也已经完成了选址和设备采购阶段的工作,并且完成了约300余种常用中药饮片的进货渠道的沟通,预计年底前中医科及中药房可以具备开诊条件。

四、制定科室学习计划,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

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的技术水平较内地有较大的差距,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知识更新渠道有限,专业知识相对落后。医院领导充分了解这种问题的存在,羁绊着医院的进步步伐,医院医生也对新的知识求之若渴。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建议援藏医疗队员能够将更新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当地的医生。为此,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周三上午进行业务学习,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JNC8的解读及对高血压治疗的启示》、《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解读》、《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等临床讲座。

转眼间,援藏工作已经持续2个月了。这2个月中,有痛苦、有感动、有泪水、有欢笑,但付出总有回报。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但换来的是藏区百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换来的是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的进步。所以我们援藏医疗队员即便远离故土,即便身处高原极寒环境,但我们在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依然不畏艰险、不畏孤寂,我们定会互帮互助,携手并肩,不负众望,圆满完成这次援藏任务,为西藏人民留下最宝贵的医疗财富。

树木的生存极限一般在海拔4000米,所以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地区是没有树木生长的。当地相关部门曾经悬赏种树,如若有办法让树木在那曲地区存活,将给予丰厚的回报。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成功。中央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就像是为那曲地区种下了一颗医疗之树,在中央,自治区,那曲地委、行署的关怀下,在医院领导的呵护下,在医疗援藏队员的悉心照料下,总有一天,那曲的医疗之树定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为那曲地区的各族人民洒下一片健康的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