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正文

古今廉政格言警句集锦(篇二)

发布时间:2015-03-24 浏览次数:

古今廉政格言警句集锦(篇二)

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

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孙中山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

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 ——陈恩海

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何正东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张华明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 毅

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陈敏

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张文刚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中来。 ——杜向明

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 ——林轼

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熊小军

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田永干

政者,正也。子帅从正,孰能不正。——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汉•司马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王充

至廉而威。 ——汉•董仲舒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汉•刘安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汉•桓宽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唐•白居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 ——宋•司马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郭公允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纪昀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无所不为。——清•顾炎武

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清•黄宗羲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清•河南内乡县古衙门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清•河南内乡县古衙门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河南内乡县古衙门楹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宋•包拯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增广贤文》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从俭入奢难,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勤俭》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奢者心常贪,俭者心常富。——《谭子化书》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元史•乌古孙泽传。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清•周凤楞题学款经理处联

与其浊富,宁此清贫。——唐•姚崇《冰壶诫》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清•郑端《政学录》卷三

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明•王廷相《慎言•见闻篇》

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淮南子•诠言》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贫》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唐•罗隐赠友诗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明•宋楞《古今药石卷下》]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元•佚名《冤家债主》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上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唐•张说《钱本草》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

明•薛宣《薛文清公从政录》

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拔俗姿。——宋•苏舜钦《无锡惠山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自扰。——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国令行。上维不张,国乃灭亡。 ——《史记.管仲列传》

廉者,政之本也。(春秋《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 房玄龄等《晋书•傅玄传》)

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清•张廷玉《明史•儒林外传》)

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 ——明《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俭以成廉,侈以成贪。——清•康熙《庭训格言》

正己以先下。——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

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唐•魏征《隋书•列传•李文博》

以不贪为宝。——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欲不可给,渐不可长。——清•张廷玉《明史•章懋传》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三国•诸葛亮《便宣十六策•思虑》

好名好利,均为失德。——宋•俞文豹《吹剑录》

人之大病在好名。——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汉书•贾宜传》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时空无限,百姓为天。

有公乃大,无私自高。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清风扬正气,和谐建家园。

“廉洁从政,为官之道” (包拯)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斑马线、廉政线,都是家庭幸福线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清廉为节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诱。(唐代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