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正文

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开去

发布时间:2008-12-10 浏览次数:

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开去

姚啸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智者与仁者的关系问题,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利仁,仁者安仁”等。如何理解这些话,对生活在当代的医务工作者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其性情如水,好动,善变,乐于思考,乐于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去处世。但如果遇到与社会有冲突的地方,就失去原则,象水一样变化自身的形状,适应新的环境。仁者性情如山,好静,宽厚,乐于以静制动,善于掌握生活中的大原则,当与社会有冲突时,多是采用包容的态度与方法去适应社会,但又不失掉自身的原则,实际生活中,常常表现出适应性差。

我们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外科医生,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要做一名智者,更要做一名仁者。医疗服务不能等同于医疗技术服务,更不能等同于新医疗技术服务,这其中包含着文化的问题。仅仅想通过采用技术或新技术解决所有患者的一切问题,那是不现实的。另外,任何技术都有适应证和禁忌证,不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将带来治疗的失败。特别是新技术,临床使用时间短,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待于观察,其并发症的处理有待于摸索,因此,贸然采取将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于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采用,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慎重地加以选择,并做好并发症的预案。如果仅仅为了创新一项新技术,而去寻找合适的患者,就没有以人为本,而是以技术为本了,以自己为本了。患者就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技术因应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后果,就将使技术被打入冷宫,医生也将因为这项技术而被质疑。因此,对于新技术应只有严格把握了适应证、禁忌证,并且自身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完全达到技术要求,才能开展新技术,这才能最大限度上保护患者的权益。同时,给了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机会,医生自身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否则,就应暂缓新技术的开展,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开展。这就是达到了“静”的境界,也就实现了“仁”的目的。

反之,逞一时之快,为技术而技术,为了证明自己掌握了此项技术,为了练习此项操作,或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或人为分割患者的治疗过程,仅仅解决自身学科的问题,而不从患者全身情况全盘考虑,即使手术成功,也只能短暂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长久,并不深刻,是自私的表现。而只有仁者的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做医生幸福感——淡淡的,静静的,悠悠的,才能达到“寿”的境界。

因此,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静,心无旁骛,不能产生一丝杂念,不能考虑自身的得失,要完全考虑患者的利益,这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也就保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