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4岁高龄撞上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再加上重度痴呆带来的沟通困境,这样的“死亡三重奏”,几乎宣判了生命的倒计时。然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医护团队,却用精湛医术和无畏担当,在生死线上为患者夺回生机。
命悬一线,三重“致命枷锁”
近日,94岁的王奶奶(化名)因晕厥、心悸被紧急送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诊断,她不仅患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还伴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这让老年病科主任杨莺眉头紧锁,患者心跳每分钟仅30余次,随时可能因心脏骤停猝死,再加上超高龄、急性心梗与痴呆的三重叠加,手术风险飙升至“极高危”级别。更棘手的是,因重度痴呆,王奶奶无法理解医护指令,术中稍有不适便会躁动不安,这无疑给手术团队出了一道几乎无解的难题。
分秒必争,镇静护航破困局
为确保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团队果断决定在镇静状态下开展操作。无影灯下,医护人员全神贯注,仅40分钟,便成功将无导线起搏器精准植入。然而,术后第三天,王奶奶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重度狭窄。面对突发状况,团队当机立断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他们通过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操作时间等策略,与死神展开分秒必争的赛跑。最终,一枚支架成功置入,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术前LAD狭窄

LAD支架植入
硬核实力!“零并发症”书写奇迹
这类患者的手术,在业内一直被视为“棘手的硬骨头”,但老年病医护团队用专业与细心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术前,他们对患者的心功能、肝肾功能、认知状态等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术中,凭借熟练精湛的操作稳扎稳打;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最终,这场高难度手术实现了“零并发症”的美好结局。如今,王奶奶心率稳定,已经能够下床活动。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高龄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彰显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初心,以及勇于突破技术边界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