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团队成功为一名既往植入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以下简称S-ICD)的肥厚型心肌病(以下简称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衰患者实施了心脏射频消融术。
多重疾病叠加,治疗陷入困境
王先生(化名),49岁,几年前被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今年1月突发脑梗死,当地医院考虑是房颤引发的心源性脑栓塞——房颤发作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顺着血流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此后,王先生的房颤发作越来越频繁,即使换了多种药物,心慌、气短、乏力的症状还是没缓解,甚至连日常走路都变得吃力。“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这让王先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治疗之路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四重困境叠加,这台手术难在哪?
王先生怀着期待来到心内二科,寻求姜钧文主任的帮助。在认真倾听患者的就医经历、关注到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情后,姜钧文主任与团队为患者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并结合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发现其面临四重困境:
1.心脏结构“变形”,消融难度翻倍
HCM患者心脏结构复杂,心肌往往肥厚、扩大,增加了房颤消融的难度和复发风险,且已合并心力衰竭,需考虑手术耐受情况,避免术中加重心功能损伤。
2.脑梗后再发风险高,需“双重防护”
患者既往已发生房颤相关脑栓塞,必须有效控制血栓风险以降低再发卒中风险。
3.体内有“救命器”,得小心“避扰”
患者2018年突发室颤植入了S-ICD,需考虑术中电生理标测和消融能量的安全应用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可能干扰S-ICD功能或诱发不适当电击等问题。
4.多病“相互牵制”,治疗要“顾全大局”
肥厚型心肌病、房颤、心衰、脑梗死、S-ICD植入史——这五种疾病像“连环扣”一样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所以治疗方案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射频消融术破局!多学科协作让“心”重启
考虑到王先生才49岁,面对多种疾病共存的情况,团队认为:单纯靠药物显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尽管该患者相对其他患者面临更高复发风险,但射频消融术仍是目前改善症状、控制房颤、减少并发症的最佳选择。充分沟通后,王先生同意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方案。
术前团队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术中麻醉科配合精准止痛,当术者完成右上肺静脉隔离后,患者房颤转为正常心律。术后第二天,王先生顺利出院。团队还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随访计划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王先生手术案例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更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心律失常合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医院心内二科将继续探索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新技术,以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守护患者健康。
科室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秉承“中西并重,药械并举”的治疗理念,运用心血管最新前沿诊疗技术,融合中医特色精准诊治心血管相关疾病,率先开通辽沈北部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绿色通道”,开展冠脉介入领域的各项相关技术,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术、冠脉钙化病变旋磨术、冠脉腔内影像技术、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复杂冠脉介入术、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并率先开展了心衰的三腔起搏治疗及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应用技术,已完成各项心脏介入手术超万例。